校园里的“00后”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对象已经发生变化。如何培养好新时代大学生?8797威尼斯老品牌vip版的赵宏老师有自己的答案。
专业课:纵深剖析,横向开拓
现在的大学生自幼学习英语,入校时,不少学生的英语技能已相当扎实。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既要开设新课程,老课程也要创新。
赵宏2017年加入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英语教学团队时,发现解读课文的钥匙不仅在于语言的分析,更在于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底蕴。于是,她将授课重心放到文本的深层解读上,引导学生挖掘作者的深层意图,了解其历史和社会语境,“立体”地理解文本。英语系毕业生蔡佳佳现在牛津大学深造,她对赵老师的这门课印象深刻:“赵老师的课很有启发性、思辨性。她会引导我们从水面上的冰山往水下看,分析事件背后的逻辑。”
语言文化探索是赵宏一手建起来的趣味语言理论课,通过分析20世纪汉语、汉字现代化的历程,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意识。2018年,这门课建成了混合式MOOC,用生动的手绘动画视频展现课程精华。课程上线运行4个多学期以来,北起哈尔滨,南到海南岛,东起上海,西至新疆,已有30余所高校、累计10000多名学生上课。37个手绘动画视频,还被“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选作爱国教育素材。
2019年,赵宏开设了新的专业选修课——西方文明史。课程的定位是“高阶读写”,选材涉及科学、建筑、艺术等多个维度。课程内容难,分量大,每个单元的阅读量约1万个单词,还有配套的书面作业。学生“痛并快乐着”——痛的是严师督促和课业繁重,乐的是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知识面的拓展。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西方建筑,赵宏还利用业余时间带学生实地考察外滩老建筑。
通识课:全球视野和中国情怀
理工科见长的高校里,外语教学如何服务人才培养?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软实力”?赵宏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积极投身全英文通识课的建设。
中国文化这门课是为英语授课项目的留学生开设的。2017年开课初始,赵宏就设置了一个虚拟人物“小明”,通过小明出生、求学、就业、结婚的故事,展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留学生了解中国的窗口。讲中国文化,她不仅介绍美食、武术、书法、中医,还用写周记的方式引导留学生观察和思考当下的中国,理解中国人的行为和价值体系。学生们在周记里分享在中国参加马拉松、访问工厂的经历,也讨论“一带一路”、中国援非项目等议题。一些中文授课项目的留学生也兴致勃勃地来蹭课。
中国学生对英语课有什么创新需求呢?2019年,赵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和西方文明史两门全英文公选课。选课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很好,很多人有到国外旅游、交换学习的经历,甚至还有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赵宏调整了授课方式,讲授、阅读、讨论、陈述相结合,将公共外交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与语言技能的提升相融合。学生们觉得这门课程内容新颖实用,既充满挑战,又收获满满。
院长和班导师:谋划长远,悉心呵护
赵宏老师2016年接手外语专业本科教学管理。第二年,英语系启动了第一轮专业改革。2017版培养方案削减了20多学分的基础语言技能课,增加了莎士比亚选读、语类教学法、社会语言学、外宣翻译等13门新课,还和商学院国贸专业(全英语专业)实现了课程共享。2019年,改革初见成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2017级学生的平均分为80.4,优秀率达到56%,优良率高达89.4%,创下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
繁忙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外,赵宏还担任了英171、172班的班导师。除了通过课堂观察和了解学生,每一年,她都会和40多名学生至少一对一地谈一次心,聊个人成长、人生理想、学业发展、职业规划,了解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喜悦和困惑。赵宏注重因材施教,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她说:“我要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发光。”学期结束前,她会从家里带来零食,跟学生们开个总结会。班里还会评选出“学习最勤奋”和“参与班级工作最积极”的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入学三年多来,两个班里多名学生斩获各种演讲、阅读、写作比赛以及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奖项,7名学生赴英国、澳大利亚参加“2+2”国际交流项目。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条道路上,赵宏和伙伴们将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