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联谊
革命圣地重游
红色人物寻访
小学支教
2011年8月下旬,8797威尼斯老品牌vip版师生远赴甘肃省会宁县,开展了主题为“重走长征圣路,情系会宁学子”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由“高中联谊”、“小学支教”、“革命圣地重游”和“红色人物寻访”四个部分组成。会宁是一个革命圣地,选择会宁作为实践目的地,旨在让大学生们通过切身体验,发扬“艰苦奋斗、乐观向前、团结合作”的红军长征精神和“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坚定不移“永远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高中联谊篇
8月22日,外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来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与该校高三(1)班学生举行联谊活动,并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知识点亮人生,智慧铸就辉煌”的华理学长论坛。
本次论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访谈,第二部分为自由交流。在访谈部分中,四位华理研究生学长围绕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应对高考、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差别、上海学习生活体验等话题展开交流,各自讲述了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让同学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人生目标的确立对于个人成长和奋斗的重要意义,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更加确信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在自由交流阶段,同学们踊跃提问,就如何在高三阶段给自己减压、大学期间的学习方法等问题向学长们讨教,四位研究生也就相关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论坛结束后,在场的高三学生久久不愿离去,纷纷上台与四位华理学长做进一步交流,合影留念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今后学习生活中随时联系交流。
革命圣地重游篇
8月23日上午,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会宁县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和“会师园”。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三方面军,在会宁实现大会师,这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崭新的一页。
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依次经过了瑞金塔、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红军长征门等,最终到达延安宝塔。微缩的景点让我们的队员亲自走了一次长征路,体会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学习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续,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会师园”修建于1986年红军会师五十周年大庆前夕,以由邓小平亲笔题写塔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由刘华清题名的“会师联欢会会址”,由徐向前题名的“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会师门、将帅碑林等五处景点为主体。其中会师纪念塔三塔合抱,第11层封顶,三塔合为一塔,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师联欢会会址原为文庙大成殿,红军会师期间,在此举行了庆祝红军会师联欢会,红军总司令朱德在此宣读了中央贺电;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内陈列有红军在会宁会师期间留下的革命文物,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2件、二级革命文物9件、三级革命文物14件。
今天一行,实践队员对长征精神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更深刻的了解,“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和“会师园”让队员们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也更加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牢记党的光辉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饮水思源,开拓创新。
红色人物寻访篇
8月24日,8797威尼斯老品牌vip版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红色人物”寻访活动,他们来到甘肃省会宁县老八路军张映蓬家中,参访了这位年近90岁高龄的老党员。
红色人物简介
张映蓬,1924年出生于山西岚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4岁参加革命,1944年由民兵正式转为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包括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青化砭战役。解放后,调入兰州军区工作。1955年,在中央气象大学学习,完成三年的学习之后来到会宁气象站工作,致力于西北地区的气象事业。
儿时目睹日军暴行 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张映蓬出生在山西岚县的一个贫苦家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他的家乡,并建立了据点。日军进驻后,在村庄进行大扫荡,到处烧、杀、抢。年幼的张映蓬对日寇的暴行仇恨在心。1938年,李盛福看见家乡来了八路军,他们组织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民兵组织、妇女会、儿童团,14岁的李盛福在解放区参加儿童团。八路军对他们进行了革命教育,让儿童团员懂得了共产党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八路军是打击日寇的,号召大家积极组织起来,勇敢同日寇作斗争,从此,张映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参加延安保卫战 浴血奋战解放新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张映蓬在西北军区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国民党为了攻占延安,摧毁中共党、政、军指挥中枢的目的,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25万多人的兵力。中国共产党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南线部队开始从宜川、洛川分两路向延安发动天上地下的进攻。张映蓬所在的西北野战军则组织运动防御,迟滞、消耗国民党军,掩护指挥中枢转移。到3月18日,中共各机关已转移完毕,西北野战军主动在3月19日撤出延安。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却遭到西北野战军的不断袭扰、周旋,国民党军疲于奔命,磨得敌人缺粮断灶。趁此机会,西北野战军再集中优势兵力,伺机各个歼灭。由于延安保卫战战术运用得当,国民党军损伤惨重,连中共指挥中枢的毫毛都未能碰到。
张映蓬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健硕、精神饱满、性格直率开朗,仍保持着军人铮铮铁骨的形象。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岁月,老人依然豪情激荡,感慨万千。采访结束时,老人硬要送我们。临别,他拉着我们的手,言语不多,但我们手上传递着的那种感动,那种对岁月的体悟,跨越两代人,全是源自对红色记忆的追寻和向往。
小学支教篇
8月24日,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北关小学,为该校三年级(1)班的小学生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英语课。本次活动旨在让小学生们体会到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的快乐。虽然孩子们刚刚见到大学生们的时候还有些拘谨,但经过一番耐心的鼓励和幽默的话语,孩子们逐渐熟悉了起来,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好。
在课堂中,大学生带领小学生们做了一些经过精心改编的英语小游戏,如萝卜蹲被改编成了“apple down”,画鼻子也被改编成用英语交流,通过这些小朋友耳熟能详的小游戏把英语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也能把枯燥的英语记在脑海中。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实践团的同学们把自己从上海带来的礼物分发给小朋友们作为奖励。这些礼物都是他们的同班同学自发捐赠的,希望实践团的同学能把自己的爱心带给甘肃的小朋友。看到小朋友们拿到礼品一个个笑靥如花的样子,同学们都觉得自己两天一夜的火车是值得的,离开家人是值得的,精心准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别看北关小学的孩子都是来自于农村,这些孩子和同学们交流时表现出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聪明和活泼。同学们乐教,孩子们乐学,在笑声中他们的距离一再的缩短。临走时,孩子们拉着大学生的手不愿意松开,一定要带她们去自己家做客。脸上表现出的恋恋不舍让大家感动不已。
在支教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孩子们那强烈的求知欲和天真无邪的童心。正是这些孩子教会了同学们什么叫珍惜,什么叫责任。“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同学们都感到了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刻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同时也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一方面是希望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英语教学方式,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更加了解小学生们学习的需求,从而为以后的支教开展打下坚实基础。